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靖哥儿
靖哥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0,479
  • 关注人气:1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

(2007-08-14 12:38:51)
标签:

知识/探索

太平车制作技艺

平舆县

奚仲

分类: 魅力河南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

 

    平舆县是中国车辆的发源地,由夏到宋的造车技艺经二千多年不断的改进,宋代时,由于当时的制车业主要以制造载货的运输车为主,这种能载货的车因其滚动起来十分平稳而名为太平车。太平车一直使用到近代,成为了古代车辆的活化石。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

 

    太平车的行走方式与其他木车不同,即由人驾辕,牲畜拉车,缰绳一端缚绑在骡颈的轭套上,另一端缚扎在车轴上,显然采用这种人驾辕,骡拉车的系驾方法。车速虽慢,可正适于只求负载多,不求行车快的要求,因其行进十分平稳而得名。

 

太平车的历史起源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大约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大约4000年前当时的薛部落以造车闻名于世。据《路史后纪》记载:奚仲发明车辆,禹王举奚仲为“车正”,主管天下造车之事。奚仲利用平舆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继承祖上制车的娴熟工艺,研制出一种有顶盖,供贵族“所居”享用的车辆——“舆”,后世崇奚仲为造车的鼻祖。《左传》也说薛部落的奚仲担任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的“车正”官职。《周礼 考工记》云:“舆人为车”、“从舆为正”。 《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都记述了奚仲造车。

 

    奚仲研制出一种有顶盖,供贵族“所居”享用的车辆——“舆”,始有平舆之名。先秦时代的车,总的说来分为“小车”、“大车”两大类。驾马、车箱小的叫“小车”,也叫轻车或戎车。驾牛、车箱大的叫“大车”。小车除贵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于战争。战国时,由于车战的发达,战车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到宋代时,已经过了二千多年的改进,进化为有固定模式的车,叫“太平车”,用五至七头牛拖拉,主要用于载货。一直沿用到近代,伴随着中原人民渡过了一千多年的岁月,成为中国车辆的“活化石”,至今保持夏代“辀车”的雏形。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

 

    太平车,因其滚动起来十分平稳而得名。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造车工艺趋向成熟的标志,主要使用在我国平原地区。太平车有车棚、车厢、轸木、内外把、车轱轮、车轴等主要铁铸件、构件组成,坚固耐用,一般载重两吨左右,行驶安全平稳,堪称我国古代造车史上的瑰宝。它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对现代车辆的制造工艺产生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平舆因土地平整,自宋朝以来一直是我国各种传统车辆的制作地,太平车、木牛、辕车、轿车等各种传统车辆制作的专门作坊、工场比比皆是,星罗棋布。

 

    相传平舆旧有制作车辆的工场作坊百余,为中原地区车辆的制作与销售中心。直到解放前平舆还有大大小小数十间车坊,其中,木匠作坊著名的有焦大廷、徐麻龙的太平车作坊,铁器作坊著名的有唐连成、张国本的铁器老字号。平舆的各类作坊每年制作太平车近千辆、其它各类车辆二千多辆,通过商贸手段流通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年制作太平车千余辆,其它各种车辆数千辆,它通过中原庙会等商贸手段,流通到苏鲁皖鄂等附近各省,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

 

太平车制作技巧

 

    太平车独特的制作技巧在于二个方面:

    一是独特的选材与备料。选备料分为四步:1、木材的挑选。于冬季采购无虫蛀,枝干笔直的国槐、桑树、榆树、椿树为原料。诸木料中槐、桑树最佳,榆树、椿树越大越优,故当时的木工有这样的一个谚语:“椿榆槐,抱满怀。”长度则要求在二米以上。2、水杀。即将新锄的木料投入清净冰寒的沟塘中,在水中浸泡九个月至一年时间。水杀木料可使其质地坚硬、御裂纹、防虫蛀,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延长车辆的使用期。3、备料。将水杀的木料从水中捞出,除去残皮、荫晾五至六个月,大致为八成干为宜。4、熏炕。为了彻底清除木料中的水份,使用前用平舆传统的火炕熏烤法,将木料烟熏火炕至8至10天,待木料中的水份熏烤至尽为度。

 

    二是榫头施蜡法(火炙施蜡工艺)。我们祖先在四千多年前就发现了黄蜡经过高温可以软化木质,使其成为造车必不可少的原料。太平车在合车时,针对卯眼小,榫头大的矛盾,先将榫头削去棱角,用麻杆火炙烤5-10分钟,待榫头烘烤至适度,施涂黄蜡再烘烤,如此六遍,使榫头质地软化,张弛有度,再把榫头对准卯眼,用油锤将榫头缓缓打入卯眼,经过常温冷却后便形成了榫卯结构内抑外张,达到止脱目的。太平车制作中的火炙施蜡工艺,是中国古代造车的独特工艺,它解开了中国古代车辆坚固耐用的秘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

 

太平车制作技艺的现状

 

    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文化渗透,汽车、胶轮马车的出现,平舆太平车的工场作坊不断减少,到1955年,这种车辆已经不再生产,制造这些车辆的木匠作坊和铁匠店铺已不复存在,一些能打制太平车的能工巧匠多半不在人世,偶存的太平车也残缺不全,成为历史的陈迹。太平车的制造工艺处于濒临灭绝状态,搜集整理太平车的制作手工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但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平舆县各生产队还在不断使用太平车。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后不久,不但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运输工具便也迅速更换,大批的农用拖拉机、大小机动三轮车乃至各种型号的汽车,纷纷开进农家。旧存的太平车逐渐为现代化交通工具所取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已很难寻见一辆太平车了。

 

    为抢救、保护和研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舆县全面启动了太平车制作工艺的挖掘保护工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建立了有专家指导的平舆县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成立平舆车辆文化研究会。将传统车辆文化研究的资金纳入县、乡财政预算,每年不少于预算的0.5%,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太平车制作手工技艺进行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一是以七十多岁曾打制过太平车的老木匠、五十多岁以上半使用过太平车的中年木匠、三十多岁木工技术优良、热爱车辆制作传统工艺的青年木工,组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太平车制作队伍,继承太平车等传统车辆制作技艺,培养优秀传承人。二是对太平车手工制作工艺为主要内容的车辆文化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包装,扩大对外宣传。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对太平车制作的手工技艺进行有效的抢救和保护。三是建立“平舆县传统车辆文化研究”网站,向国家申请“中国车辆发源地”,出版了《平舆与中国传统车辆文化》一书。筹建平舆传统车辆文化节。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太平车传统制作工艺的普查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太平车传统车辆制作的手工技艺资料进行发掘、收集和记录。

 

    平舆县今年3月申报成功太平车制作手工技艺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现在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太平车传统制作工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